创新产业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深圳、佛山企业大数据的空间分析
大数据技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产生了新的研究方法,使研究者能够在更小的地理单元和更小的空间尺度下以企业为主体研究创新空间的产生与集聚.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对近20万家深圳、佛山科技创新类企业进行落点,分析其空间演变,通过Moran’s Ⅰ指数测量深圳、佛山2008年及2014年全样本创新企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并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科技创新类企业迁入的因素,重新评价珠三角高新区吸引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有效性。 城市的含义不仅仅是空间,不同的城市能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城市产品的差异性?深圳这座城市生产出巨大的创新效益和创新成果,是什么因素带了这样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比深圳、佛山,分析两市创新空问特点及影响因子发现,深圳的创新产业空间更倾向于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区聚集,而不是在高新区内部集中。高新区这种“筑巢引凤”式的发展模式是珠三角甚至全国打造理想产业集群的常用政策手段,但是在深圳,这种政策空问对创新企业并没有产生吸引力。这说明优质创新产业空间的形成必须以城市为基础,与城市融合发展,优质的服务配套才能承载创新产业空问,带来创新产业经济。
科技创新类企业 产业聚集 空间分析 大数据技术
张丽屏 张翔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0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6
2015-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