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位颈髓损伤患者胸式呼吸重建-新技术介绍

目的:初步评估利用斜方肌重建胸式呼吸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利用钛缆绳及肩胛下角区域的肌肉(大圆肌、前锯肌等)及肌筋膜组织,将肋骨悬吊于肩胛下角.术后训练斜方肌与隔肌同步收缩.分别于术前1周内,术后2周,12周,及24周,评估乎术效果.重点观察手术后患者肺功能变化. 结果:6例完全性高位颈髓损伤患者(C2-4),在脊髓损伤伤后84±26.7天,行双侧肩胛骨下角悬吊肋骨手术(胸5-8后肋).患者术前均存在明显的咳嗽弱、排痰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术后患者咳嗽、排痰能力提高.手术前肺活量1085±92ml.术后2周肺活量增加到1680±282ml(提高55%,P=0.013).术后4周内,6例患者的气管内插管均被成功去除.术后3月,给予隔肌、斜方肌肌电图检查,深吸气时可记录到两块肌肉存在同步肌电活动模式. 结论:利用肩胛骨下角悬吊肋骨,转移斜方肌肌力至胸廓.可部分地重建高位颈髓损伤患者的胸式呼吸动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高位颈髓损伤 胸式呼吸重建术 呼吸功能重建 肺功能

李建军 杨华东 李军 王兰 宫慧明 周天健 杨明亮 高峰 杜良杰 赵海平 王玉明 陈亮 杨德刚 刘宏炜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

国内会议

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北京

中文

4-5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