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训练方式对卒中患者步速提高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对不同初始步速的卒中患者采用不同步行训练方式的疗效,观察各种训练方式在提高卒中患者步行速度方面的优劣. 方法: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期间发表的所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关于机器人训练、跑台训练、平地步行训练、家庭训练或不包含步行训练的日常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步速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评估衡量指标,合并各单个研究的结果,获得总效应值. 结果:从3031篇文献中筛选出12个(n=822)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研究.根据其初始步速(①<0.3米/秒,②0.3-0.5米/秒,③>0.5米/秒)和训练方式的不同共分为27个组.比较跑台训练与非跑台训练对各组的疗效,显示各组训练前后的步速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尤其是初始速度>0.5米/秒的脑卒中患者(两者P值均为0.007).比较减重跑台训练与不减重跑台训练对各组的疗效,显示在初始步速为0.3-0.5米/秒之间的卒中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改变(减重组P=0.005,n=187;不减重组P=0.001,n=53);但在初始步速<0.3米/秒的组别,两者结果不一致(减重组P=0.06,n=57;不减重组P=0.0005,n=13),在大多数初始步速<0.3米/秒的组别中,其异质性检验值>50%. 结论:步速>0.5米/秒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步行训练方式,跑台训练对步速≤0.5米/秒(尤其是<0.3米/秒)患者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研究.根据初始步速的水平对卒中患者进行分层可能有助于降低结果的异质性.
脑卒中 康复训练 步行速度 临床疗效
龚剑秋 冯玲
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浙江绍兴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1-179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