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脊髓胶质瘤的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脊髓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 方法:收治的高级别脊髓胶质瘤4例,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岁,病程1个月-10个月,以局部疼痛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及二便障碍起病,呈进行性加重.发生在颈段2例(延髓-C6,C3-5),胸段脊髓2例(T1-3,T6-8).术前均行核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病变节段脊髓增粗明显,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明显,其中可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影,与脊髓炎性病变或脱髓鞘病变鉴别困难.4例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脊髓弥漫水肿,肿瘤界限不清,均行部分切除肿瘤,硬脊膜扩大修补,去椎板减压. 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意识清楚,能正确交流,病理汇报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疼痛有缓解,但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无明显改善,二便无明显改善,并且在术后短期内疼痛再次出现,考虑恶性肿瘤侵蚀脊髓及神经根导致疼痛,其中高颈段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自主呼吸差、吸入性肺炎,给予气管切开.术后均建议行放化疗,其中高颈段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因经济困难未行后续治疗,于1个月内死亡. 结论:脊髓内高级别胶质瘤早期影像学检查特征不明显,常与脊髓炎性病变及脱髓鞘病变不易鉴别,4例患者中,1例先行激素冲击治疗2周,复查核磁共振见病变无明显变化,后行手术探查.脊髓髓内胶质母细胞瘤起病迅速,症状重,伴有严重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二便障碍,预后极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脊髓胶质瘤没有明确的治疗原则,按脑胶质瘤治疗指南,行综合治疗(即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但脊髓胶质瘤的放化疗效果及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
脊髓胶质瘤 核磁共振技术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赵新岗 梁聪 范涛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1-222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