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

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强迫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其年患病率约为5.6%-19.3%,终身患病率约为14.4%-28.8%1.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焦虑障碍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多及心理治疗的周期长、费用昂贵等特点,使得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治疗中越来越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以患者主动参与为特点的生物反馈疗法已经成为了心理障碍治疗的新手段.其中利用脑电这一生理指标作为反馈信息的方法称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EEGbiofeedback).国内外已经将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用于治疗焦虑障碍及伴发焦虑障碍的疾病,都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脑电生物反馈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记录电极的安放位置,在国内大部分的脑电生物反馈研究中,通常选择在Fp1、Fp2位点放置记录电极,Fpz点接地,两侧耳垂接参考电极.然而,国外的研究有选择不同位置作为记录电极的,如选择Oz、O1、C3和O1和O2作为记录电极.其次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参数的选择,目前已知有肯定疗效的参数包括α波增强、α/θ波增强、SMR波.就国内外的研究而言,大多是选择以上一种或几种参数进行训练,但对于不同焦虑障碍类型的患者选择何种参数,其特异性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脑电生物反馈的疗效可能还受脑左右半球、性别、评价工具等影响,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焦虑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林晓玲 宋鲁平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二科

国内会议

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北京

中文

1093-1097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