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加强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初期心理干预能力研究

灾害是能够造成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的总称.灾害的发生在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在受灾人群心理上造成严重的创伤.作为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伤员的救援人员,提高灾害救援医护人员对伤病员救护初期的心理疏导能力,对提高灾后重建土作,防止严重的灾后心理疾患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完善今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生理干预与心理干预有效结合是现代灾后救援的趋势,将心理干预工作贯穿在平时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既更加容易被接受,也可以使救护工作更好地进行。灾后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做好灾民心理反应评估。严重的灾害对受灾人群产生的冲击根据受灾情况、伤势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的不同而不同,护理人员有必要根据每个灾民的具体情况不同,正确估计伤员的心理状态,做好观察与记录,以指导下一步心理干预的进行;二是巧妙运用沟通技巧。谈话可以以对伤员当前急需的躯体上的安慰和问候开始,运用关爱的肢体行为,比如握住被伤员的手询问,理解的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来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理解和接纳他们的痛苦,不要试图去阻止被救助者宣泄情绪。三是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及时向伤员提供最新的有关灾情控制的消息,坚定有力地给予己经逐步摆脱灾害的消好息,进步强化干预效果从而坚定他们重建家园,继续生活的信心。

灾害救援 护理人员 工作职责 反应评估 沟通技巧 心理辅导

陈凤鹦 郭宝玲

武警福建总队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北京

中文

103-105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