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容量管理对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进行胸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容量管理效果。 方法:以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行机械通气>48h的65例老年ACPE患者为研究对象。气管插管38例,气管切开27例;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61.0~83.0(68.9±5.3)岁,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PICCO组)35例。气管插管18例,气管切开17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61.0~83.0(69.2±5.7)岁。②对照组(CVP组)30例。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13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62.0~83.0(69.9±6.2)岁。2组年龄、机械通气方式、原发疾病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均经患者或者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机械通气48h内死亡的患者;②病情未愈要求自动出院/转院患者;③临终状态难以治愈者;④不能耐受所采用实验条件者。通过建立技术准入制度,实施无缝隙沟通,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容量监测管理,以及PiCCO导管护理。 结果:不同时间点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9,P<0.001);第1天分别与第2,3天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第2天与第3天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验组与对照组CVP的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05,P=0.011),实验组CVP下降相对较快。不同时间点IT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754,P<0.001);不同时间点ITB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TBV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EVL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56,P<0.001);比较结果显示,第1天分别与第2,3天EVL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第2天与第3天EVL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EVLW呈下降趋势。 结论:PiCCO监测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容量变化,尤其能够较好指导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管理,为患者补液治疗提供直接依据,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机械通气患者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 胸内血容量 血管外肺水
黎春常 蓝惠兰 叶珩 李艳敏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43-646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