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改进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改进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来本院急诊科需要注射TAT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进行皮肤表面细菌培养监测。采用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急诊科需要注射TAT的病人600例,男368例,女232例,随机分为三组,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肤表面细菌培养: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土作,取得同意后进行,皮试部位均为前臂掌侧中下段。对照组:皮试部位用75%酒精做皮肤消毒,然后在皮肤消毒处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来回擦拭2次,直径>5cm,立即放入5ml含有中和剂的试管内行细菌培养。实验组一:皮试部位用75%酒精皮肤消毒后,再次用0.9%生理盐水擦拭皮肤,然后在皮肤消毒处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来回擦拭2次,直径>5cm,立即放入5ml含有中和剂的试管内行细菌培养。实验组二:皮试部位采用直接擦拭0.9%生理盐水,然后在皮肤擦拭处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来回擦拭2次,直径>5cm,立即放入5ml含有中和剂的试管内行细菌培养。TAT皮试皮肤消毒方法:对照组按教科书上一直沿用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分别使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基础护理学》教材上的方法使用75%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后皮试。实验组一:使用75%酒精消毒皮肤后,用0.9%生理盐水再次擦拭皮肤表面后皮试。实验组二:直接用0.9%生理盐水擦拭2次皮肤表面后皮试。 结果:皮肤表面细菌培养结果表明:三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皮试方法的结果表明:三组皮试阳性率结果有明显差别(P<0.005),三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一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二的阳性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AT对人体是异种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须做过敏试验(皮试),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及休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TAT皮试结果假阳性率增高,临床上皮试消毒液般选用75%酒精,个别患者乙醇过敏,或护士在消毒后酒精未干即作皮试,致局部血管扩张,皮肤发红,有的患者出现与酒精消毒面积大小一致的局限性红晕,直径达5厘米左右,观察结果时对结果判定带来很大难度,从而使TAT皮试阳性率升高,脱敏注射耗时长且增加病人痛苦,也增加护士的土作量。因此,一个既能保证病人安全,又能省时的注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皮试时采用直接生理盐水皮肤擦拭2次的方法,操作简单,也减轻护士不必要的劳动和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破伤风抗毒素 皮肤消毒 皮试效果 临床护理

李丽娜 赵红梅 陈秀燕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北京

中文

753-755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