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临床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来源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连续收治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63例,根据是否经临床护理路径分为CNP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组管理和常规护理。CNP组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10)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1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流程,CNP组进行如下干预。(l)制订CNP内容表。其主要是由临床护理路径质量控质小组成员参照现有国内外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常规和操作标准,并与医疗过程相对应的进度制订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检查、治疗、疼痛与活动指导、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药物观察、出院计划。CNP组将CNP贯穿整个疾病治疗与护理中,由高级护士(N4级护士)或值班护士(N2,N3级护士)按照CNP要求完成各项内容并及时做记录。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质量评价表,每日由质控成员定期护理查房,检查患者的治疗护理进展与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不足,针对性给予强化与补充,评估与教育连续进行,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临床护理路径表中规定的预期目标,并记录存在的缺陷。出院当天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护满意度调查表”以评价患者、医护满意度情况。(1)住院天数;(2)住院费用;(3)术后并发症例数;(4)医、护、患满意度;(5)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情况比较。 结果:二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例数、医护患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CNP组明显优于对对照组。 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措施,使诊疗护理土作程序化、标准化,使护士有预见、有计划的工作。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减轻病人负担,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当今卫生改革方向。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配合程度,增强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隋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急性心肌梗塞 ST段抬高 临床护理路径 疗效评价

邱芙蓉

安庆市立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北京

中文

769-771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