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无痛病房模式的建立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疼痛是骨科疾病病人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影响骨科病人身心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临床调查显示,疼痛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烦躁、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升高、胃肠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心理、生理以及病理的改变,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院内感染、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并发症,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手术预期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护理在疾病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越加突出,大量文献均己证明有效护理干预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正面影响。因而,对骨科疼痛患者来讲,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患者应享有的最基本权力。国外对于骨科疾病患者疼痛的研究较早,起初缓解患者疼痛的主体均为临床医师或麻醉师,直至2002年,以临床医生及麻醉师为主体的无痛模式开始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转变,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及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骨科患者疼痛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黄天雯等对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土作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痛病房的建立,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知识与技能,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后,过去24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各疼痛评分均在5分以下,说明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由于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以往临床研究一致。睡眠质量差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对于术后康复产生较不利影响,因而本研究采用SRSS睡眠质量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同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痛病房护理模式之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均明显强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镇痛效果,改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骨科疾病 无痛病房护理模式 负性情绪 生命质量
周玉萍 李小金 易建华 黄少华 皮艳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87-1790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