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观察及护理干预
髓内钉内固定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是主要失血途径。有研究显示80%隐性失血发生在术后前3天。发生隐性失血的原因不是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2方面:①围手术期血液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不参与体循环,造成血红蛋白下降,患者伤后、术后股部的明显肿胀也就说明这一现象。②手术止血不充分,造成术后持续出血。③抗凝药的应用会增加术前、术中和术后出血。④其他出血源如胃肠道出血。不管作用机制如何,对于老年人本身合并有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在伤后由于疼痛、应急反应使原来的合并症加重或诱发其他疾病,而且老年人血液循环系统代偿及再生能力差进一步加重了隐性失血。隐性失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贫血、总蛋白及白蛋白偏低现象。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明显精神症状及胃纳差、乏力、夜眠差。术后贫血状态影响了早期功能锻炼,卧床时间延长,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机率增加。因此对于术后隐性失血现象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①重视术前评估、积极术中护理干预、术后重视隐性失血病情评估,认真观察患肢肿胀癖斑情况,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准确记录引流液变化,严格检测血红蛋白、计算出血量;②遵医嘱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及治疗贫血药物。做好患肢护理,通过适当正确功能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促进外渗至组织间隙的血红蛋白的吸收;高蛋白质、维生素、铁饮食能有效补充蛋白质及铁剂、叶酸,对于迅速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有积极作用;③把隐性失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患者及家属进行反复多次宣教,介绍同类病人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提高对护理措施的配合性及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生护士的满意度。6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出院前血红蛋白升至95g/L以上,血白蛋白在30g/L。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患者及早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护理干预 健康宣教
罗志萍 吴秀芬
丽水市中心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11-2013
2014-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