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无创面罩双向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3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面罩双向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1~78岁,平均(64.5±6.4)岁;均有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7.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50mmHg(1mmHg=0.133kPa),动脉血氧分压(PO2)<60mmHg。对照组84例,男58例,女26例,年龄45~73岁,平均(65.5±7.1)岁,两组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均为3~20年,急性发作期为3~7天。两组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咯痰、喘息、呼吸困难,近期加重并发作3~7天。两组均给予氧疗、畅通气道、应用呼吸兴奋剂、抗感染、祛痰药、激素、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对症治疗。监测动脉血气分析(pH,PaCO2,PO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即给予BiPAP治疗。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应用国产硅膜口鼻面罩BiPAP治疗,采用S/T模式,吸气末正压(IPAP)从5~8cmH2O(1cmH2O=0.098kPa)开始,呼气末正压(EPAP)从2~3cmH2O开始,根据患者的生理要求和耐受程度逐渐上调IPAP12~16cmH2O,EPAP4~6cmH2O,控制吸入氧流量或浓度使血氧饱和度(SaO2)为90%左右。病情好转渐下调参数。间断使用,间歇期持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床边专人管理,注意排痰,保持气道持续通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扩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2例患者应用BIPAP治疗后2小时即出现明显的效果。pH于3~4天后趋于正常,但有些患者PaCO2最终仍高于正常;为避免氧过高引起的呼吸驱动下降,开始PO2控制于60~70mmHg,SaO2控制于略高于90%;心率及呼吸频率均于3天后趋于正常。两组治疗后均有效,但应用BiPAP治疗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结论:BiPAP治疗COPD呼吸衰竭可以有效地改善肺泡通气及和氧合功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面罩双向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谢琪 徐萍

贵州省黔西南州医院呼吸科,贵州兴义562400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

银川

中文

1-4

2013-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