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旧城保护更新中公共利益的思考--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旧城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更,更是相关者利益的重新分配.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旧城更新工作中对于公共利益的忽视,公平的缺失,使得旧城更新工作饱受争议.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此同时,自下而上的旧城更新仅在政府管制相对宽松的非正规领域出现,而上海田子坊的旧城更新则为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包容”和“自下而上”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总体来讲,在中国目前的旧城更新环境下,只有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和理念,才能更好得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旧城更新的和谐理想。与此同时,田子坊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极大地调动了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在空间形态、经济、社会、历史保护和缓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实现了公共利益还原于民。作为一种新的旧城更新模式,政府应当从体制上促进制度变迁,打破长期来行政权力过分干预,适当分权以避免过多的规划管制对参与旧城更新过程中微观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扼杀,并适时通过规划积极引导,使旧城更新在“市场”中和谐运行。
旧城更新 公共利益 政府职能 包容性增长理念
陈霈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5
2014-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