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分析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结果报告,探讨了珠三角地区多年SO2、NO2、O3和PM10等污染物多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内空气污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7月,区域空气质量较好,10~12月区域空气质量较差,2006~2012年间SO2、NO2和PM10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别为61.7%、17.4%和24.3%),O3浓度呈上升趋势(涨幅为12.5%),光化学污染成为该区域越来越重要的污染形式;SO2、NO2和PM10高浓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广佛地区,下风向的肇庆地区浓度值相对较高,O3浓度则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区域内各部分地区的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整体而言,珠三角地区SO2和PM10浓度低于全国其他城市或地区,NO2浓度与其他城市差异不大,O3浓度普遍高过其他城市.对区域内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珠三角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好转起关键性作用;气象条件对区域空气质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大气监测 空气污染 时空分布特征 环境质量

廖志恒 孙家仁 范绍佳 吴兑 任明忠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275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广州 510632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

国内会议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