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西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药所致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表现、分布概况、转归情况,总结两者导致DILI产生机制的相似之处. 方法:收集诊断为DILI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基础疾病及肝损药物种类等临床资料,调查导致DILI的中、西药人群占比,对比两者临床表现的差异,评价中、西药对DILI预后情况. 结果:与西药相比,中药导致DILI的患者更多,尿黄症状出现频率更高.对中药导致DILI的频率高低进行排名,因剂型不同而依次是中药汤剂、中成药、膏方、药酒、药茶、中药成分保健品等;因成分不同而排名前三的是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因服药目的不同而依次是治疗脱发、银屑病、骨关节病、保健调理.DILI发生频率排名前五类的西药依次为抗结核药、精神类药、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经内科综合治疗,中药与西药所致的DILI患者均预后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 结论:无论中药还是西药,两者导致DILI的发病机制大致相同.药物肝毒性研究的局限性给临床诊断DILI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一旦确定DILI应尽早停用可疑药物并积极给予保肝治疗易获得较好效果.

药物性肝炎 发病机制 临床预后 系统评价

陆人杰 唐风雷 郑中伟 朱珊梅 郑剑 王燕龙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药事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0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 100191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

石家庄

中文

1-9

2014-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