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MRI表现与血清烯醇化酶浓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RI严重程度表现与血清烯醇化酶增高之间的关系. 方法:符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患儿20例为实验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于1、3、7天进行MRI及血清烯醇化酶测定,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20例中,MRI脑缺血缺氧性表现轻度5例、中度10例、重度3例,正常2例;血清烯醇化酶浓度:出生后第1天,轻、中、重度患儿分别为(10.23±1.28)μg/L、(38.66±4.64)μg/L、(67.3±16.41)μg/L,对照组为(10.01±0.61)μg/L;第3天,轻、中、重度患儿分别为(10.79±1.39)μg/L、(45.26±5.53)μg/L、(82.65±17.59)μg/L,对照组为(9.11±0.81)μg/L;第7 天,轻、中、重度患儿分别为(10.43±1.51)μg/L、(36.46±4.97)μg/L、(72.60±16.64)μg/L,对照组为(9.09±0.92)μg/L.各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血清烯醇化酶浓度虽然与对照组有差异,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13μg/L). 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RI能明确病变部位及评估严重程度,与血清烯醇化酶的增高具有相关性;血清烯醇化酶在病情越重,浓度越高,第3天为高峰期.故MRI与血清烯醇化酶相结合,对评估缺氧对脑组织损伤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病理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血清烯醇化酶
徐文 郑晓林 刘志东
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国内会议
《放射学实践》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暨东莞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七届年会
东莞
中文
39-42
2014-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