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源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2012年9月,四川省眉山市某斑点叉尾鮰(10~30g)养殖区爆发较大规模疾病,发病率约为70~90%,发病后的死亡率约为50%,患病鱼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垂直悬停于水中,体表出血明显,眼球外突,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凸;解剖发现腹腔内充满带血样腹水,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并有出血点等特征.为了对该疾病进行确诊,本研究通过细菌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从病原学和病理学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病鱼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出血,肝细胞变性,灶性坏死,有的细胞核溶解,发生坏死;肾间质充血、出血,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与基膜脱离,有的发生坏死、溶解消失,肾小囊扩张、囊腔内有脱落的囊壁细胞及红细胞等细胞成分,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肠道出血,粘膜上皮变性、脱落、坏死,固有层水肿、出血明显;脑膜水肿增厚,血管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疏松;鳃丝严重水肿,呼吸上皮细胞肿胀、浮离,鳃小片基部细胞变性坏死、溶解消失,细胞成分减少。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该养殖场疾病为鮰爱德华氏菌感染所致。
斑点叉尾鮰 爱德华氏菌感染 病原学分析 病理诊断 分离鉴定
吴杰 汪开毓 王均 陈德芳 贺杨 黄凌远 耿毅 黄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系, 四川 雅安 625014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
银川
中文
98-99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