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猞猁炭疽的诊断与病理学观察

炭疽在中国主要以散发或小爆发为主,平时并不多见。本次疫病临床检查中未发现送检患病猞猁尸体异常情况,解剖未见脾脏明显肿大,胸腹腔未见未凝固出血点或出血斑,不具备临床炭疽病的典型特征。经血液及脏器触片镜检,视野中发现大量疑似杆菌菌体的细菌。后经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确认该病为猞猁炭疽杆菌病。研究表明,炭疽杆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形成芽抱以后可长期存在于土壤、草木和动物的骨骼中,所以炭疽杆菌很难根除。当牛、羊等家畜啃食草根或翻动泥土时会感染炭疽杆菌而发病,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感染了炭疽的家畜毛皮或食其肉而得病。据调查发现,该只猞猁就是在早餐时误食携带有炭疽杆菌病原的牛肉而发生感染,中午就突然死亡。由于发病急,死亡快,该猞猁并没有表现出相关炭疽病典型特征。另外,猫科动物对相应毒素和病原菌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极易导致死亡。

猞猁 炭疽 杆菌菌体 病理机制 临床诊断

孙宝 黄志浩 贾宁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

银川

中文

116-117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