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尿烷致P53+/-敲除小鼠的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

通过尿烷多次给药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敲除小鼠,为国内用于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致癌实验替代方法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共设计3个组,阴性对照组(野生型小鼠):给予生理盐水,尿烷组1(P53+/-小鼠):给予尿烷,尿烷组2(野生型小鼠):给予尿烷,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共给药3次,给药剂量为lOOOmg.kg-1.给药后第8周开始肿瘤触诊观察,每周一次.给药后6个月后进行计划剖解,死亡和濒死动物迅速剖检,通过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P53+/-敲除小鼠对尿烷致癌作用的敏感性.尿烷可诱发P53+/-敲除小鼠发生肝脏血管扩张、肺腺瘤、颌下腺血管瘤及脾脏淋巴瘤,病变发生率分别为94.4%、33.3%、5.6%、5.6%;野生型小鼠肝脏血管扩张及肺脏腺瘤的发生率分别为36.85%、10.5%;阴性对照组无肿瘤发生.本研究初步验证自主建立的P53+/-敲除小鼠对尿烷的敏感性高于野生型小鼠,该模型是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致癌性实验快速替代实验候选模型之一.

尿烷 肿瘤组织 病理学特征 安全性评价 致癌性实验

霍桂桃 杨艳伟 吕建军 李芊芊 林志 屈哲 张頔 范昌发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北京 100176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

银川

中文

426-434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