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不同血瘀证患者组织microRNA差异初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血瘀证患者,组织学microRNA水平的差异. 方法:收集共12例原发性肝癌血瘀证患者的肝组织及3例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血瘀证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肝郁血瘀证、肝胆湿热证及肝瘀痰结证4组,每组3例.测定并分析各个患者肝组织标本的microRNA水平及组间差异. 结果:miR-122-3p各证型组与正常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气虚血瘀组表达量为1.14±0.13,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miR-30b-5p 在肝胆湿热组中表达量为0.30±0.04,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组(p<0.05),但其他各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iR-182-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胆湿热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iR-221-5p在肝胆湿热组和肝郁血瘀组明显低于其他组别(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iR-221-3p在肝郁痰结组表达量为3.09±0.71,高于其他各证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iR-21-5p在气虚血瘀组、肝郁血瘀组和肝郁痰结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肝胆湿热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血瘀证患者组织microRN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原发性肝癌 血瘀证 micro核糖核酸 病理机制
李梦萍 曹海明 武哲丽 叶小卫 陈新林 卢冬彦 陶文慧
广州市中医医院肿瘤二区
国内会议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广州
中文
1-4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