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丹参酮II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的制备工艺及其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构建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扫描电镜照片评价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光学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粒径分布;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等,并观察体外药物释放规律.CCK-8法观察细胞毒性,以及对人原位肝癌裸鼠动物模型的生长抑制作用.比较治疗后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生存时间. 结果: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的纳米粒大小均匀,外形圆整,平均粒径为190nm,Zeta 电位为4.3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12±5.2%、2.05±0.12%.制成纳米制剂后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释放速度明显减慢,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在120小时累积释放量为72.59 %.CCK-8 比色法观察人肝癌细胞生存率,与丹参酮ⅡA相比,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的细胞毒性明显增加.治疗后与等剂量丹参酮ⅡA相比,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组瘤体体积、重量和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生存期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1). 结论:本研究采用乳化蒸发法建立了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制备方法.与丹参酮ⅡA相比,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随着时间的延长能够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和肿瘤靶向作用.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递送系统能有效提高丹参酮ⅡA的细胞毒性,对裸鼠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明显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

丹参酮ⅡA纳米基因 递送系统 制备工艺 肝癌 抑制作用

王炎 许玲 王青 宋大迁 冯媛媛 范忠泽 李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肿瘤研究所,上海 200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上海 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肿瘤介入研究所,上海 200062

国内会议

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广州

中文

1-9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