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测站坐标和对流层解的北斗精密轨道确定
目前BDS是由不同类型的导航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区域性,导致北斗独立定轨过程中部分测站的坐标和对流层天顶延迟估计精度不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入GPS确定的测站坐标和对流层解对北斗精密定轨的贡献.39个地面测站的定轨结果表明,引入GPS测站坐标和对流层解之后,IGSO和MEO卫星的重叠弧段平均三维RMS减少约10%,但GEO卫星重叠弧段平均RMS几乎没有变化.然后优化了GEO卫星的太阳光压模型.由于北斗导航星座包括不同类型的卫星,而且GEO卫星和非GEO卫星的姿态控制模式不同,因此文本对不同类型卫星的太阳光压分别建模.在使用GPS的测站坐标和对流层估计值的同时,GEO卫星采用带约束的BERN 9 参数光压模型,而IGSO和MEO卫星仍然采用经典的BERN 5 参数光压模型.使用优化后的光压模型,定轨结果显示GEO卫星的重叠弧段径向RMS减小最为明显,减小约23.5%,激光检核表明C01(G1)卫星的SLR激光数据残差RMS减小约12.2%.用SLR数据检核本文的最终北斗卫星轨道,结果表明C01、C10(I5)和C11(M3)卫星的SLR残差RMS分别为20.2cm、9.6cm和8.6cm.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精密轨道 对流层解 太阳光压 测站坐标 全球定位系统
刘俊宏 谷德峰 鞠冰 赖育网 申镇 段晓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长沙,中国,410073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6
2015-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