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磁性矿物含量记录的晚中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的磁化率及漫反射光谱方法获得的赤铁矿指数的对比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地区白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8-4.5Ma),气候温暖干旱。这一阶段赤铁矿指数和L-ratio跟磁化率变化趋势一致,整体值比较低。第二个阶段(4.5-2.7Ma),降水增加但温度变低。磁化率在此阶段逐渐增加,反映较强的季风降水。赤铁矿指数虽然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增幅没有磁化率明显,说明当时的气候有变冷的趋势。结合前人研究,认为4.5Ma气候转型是由于巴拿马地峡关闭引起的海气反馈机制的出现而造成。第三个阶段(2.7-0.6Ma),气候逐渐变干冷。这段时期磁化率和赤铁矿指数都有减小的趋势,反映气候变干变冷,这是由于第四纪冰盖的逐渐增大引起的。第四阶段(0.6-0Ma),气候变湿变冷。这个阶段磁化率升高而赤铁矿指示持续降低,其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古气候学 变化特征 软硬磁性矿物 磁化率
张蕊 聂军胜 龚莉莎 刘青松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42-242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