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芦山地震(Ms=7.0)余震的触发机制研究
参照前人的做法,使用Coulomb软件计算芦山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选择土卫民等反演的有限断层模型,物性参数方面参考前人的做法。计算库仑应力变化时需定义具体断层面,首先本文将库仑应力变化投影至最优破裂面,考察主震对所有余震的触发作用。对比库仑应力变化与重定位后的余震在空间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仅有不足16%的余震被主震触发。另外,改变视摩擦系数(0.0-0.8,间隔0.1)进行相同的计算,余震的触发率仍然不高(小于20%)0为了验证上述结果,本文进一步采用大余震(ML≥4.0)的震源机制节面作为投影面,考察震后35个大余震的触发效果,当任意一个节面的库仑应力变化大于0.O1MPa时,即认为余震被触发。结果表明,仅有37%(=13/35)的大余震为主震所触发,改变视摩擦系数进行计算,主震对余震的触发率最高时仅为42.86%。
余震学 触发机制 空间分布 库仑应力
缪淼 朱守彪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69-469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