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背景噪声与天然地震数据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本研究使用青藏高原东南部国家台网及区域台网的170个宽频地震台记录到的18个月垂直分量连续波形数据及2008年1月到2013年9月地震事件,对2008年1月到2013年9月地震Ms5.5级以上事件进行筛选,挑选452个符合要求的事件。剪切波速度结果表明,深度7.5km时可以观测到则木河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交汇处呈现低剪切波速度。这是由于在则木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之问存在一个较大范围拉分构造区-宁南-巧家左阶区,震源机制解也表明该地区处于拉张应力环境中。因此剪切波速度受到了该拉分区的沉积层影响在地壳浅层呈现低速。深度7.5km, lOkm的剪切波速度图中,可以观察到低速异常很好的勾画出四川盆地的边界,而其周围的松潘-甘孜地块和扬子地台呈现相对高速。深度20km时,以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为界,断裂带以北呈现相对低速,断裂带以南为相对高速。本研究的结果与GPS数据对川滇菱形块体的划分结果一致,认为川滇块体各次级块体问速度存在差异性。深度30-60km时,红河断裂带作为川滇块体的边界线,其东部的川滇块体呈现显著高速西部呈现相对低速。因此认为红河断裂带对地壳深部的速度结构仍有影响,可能穿过了地壳达到上地慢顶部。
地壳运动 上地幔 速度结构 背景噪声 天然地震数据
郑现 赵翠萍 周连庆 郑斯华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91-493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