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度震相sPn确定岷县漳县6.6地震最大余震震源深度
本研究利用波形叠加方法对波形观测资料进行叠加,较好地识别了2013年7月22日肃崛县漳县6.6级地震的最大余震的深度震相,进而较为精确地确定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对此次地震不同震中距的观测波形进行叠加,sPn震相较为清晰地出现在Pn震相后5s的位置,进而利用单层地壳模型下sPn与Pn的到时差方程得到该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3.8km。另外,收集了距离震源仅3Okm的崛县台站远震波形资料,计算了接收函数。由于远震资料较为丰富,P波在台站Moho面下方转换为S波时的透射转换点具有较好的方位分布,且在震源所在方位资料质量也较好、数量较多。接收函数按照后方位角排列结果显示震源区所在方位2s附近明显存在一个正的信号,利用正演模拟方法选择不同模型进行尝试,最后确定震源区下方的地壳模型中在15km深度存在一个高速夹层。而震源所在深度为13.8km,处于向高速转化的区域。这些结果初步表明,这次地震的震源区处于介质性质过渡的区域。
最大余震 震源深度 近震相 分布特征
梅秀苹 沈旭章 李翠芹
甘肃省地震局 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80-681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