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背景噪声和双平面波层析成像研究
通过利用背景噪声和双平面波层析成像联合反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对于加深人们对这些盆地的认识以及成矿带的深部构造背景和岩浆活动机制的了解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6km深度,盆地地区均表现为低速特征,且河淮、苏北和江汉盆地表现出比南阳和合肥盆地更低的速度,这可能是由于南阳和合肥盆地具有相对较薄的沉积层;大别-苏鲁造山带和华南褶皱带表现为高速特征,这些高速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广泛存在中生代岩浆岩和非常浅的基底而导致的;在26km深度,大别造山带表现为低速特征,这可能是由于在岩石圈拉张背景下造山带山根的坍塌而引起的。在上地幔,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下方100km到2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速区。该低速区可能代表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熔融或者古太平洋的西向俯冲引起的地幔熔融而产生的热的上地幔物质,然后这些幔源岩浆上涌从而导致了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大量的花岗岩和丰富的矿床。
深部构造 双平面波 背景噪声 层析成像
欧阳龙斌 李红谊 李信富 郑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40-740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