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煤层屏蔽效应的物理模拟研究

在本篇文章里,主要讨论煤层的强烈吸收衰减作用对下伏层成像的屏蔽作用,造成底部反射同相轴的缺失.通过对此物理模型所采集的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从偏移剖面来看T0, T1, T2的底界面可以区分,C1, C2煤层在偏移剖面有很清晰的显现,但是C2煤层的顶底界面的反射不能从剖面上直接区分。C3煤层在偏移剖面中已经不能清晰辨认,同时模型中的T5, T6底界面的同相轴在剖面中缺失;造成两个反射界面同相轴的缺失,可能有两个各方面的原因:煤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比较大,形成了较大的反射系数,使得反射能量较大,透射能量较小;煤层具有较强的能量吸收和衰减作用,进而对对其下伏层的成像造成屏蔽作用;通过建立的数值模拟,在其叠前深度剖面上C1煤层和C2煤层的形态与模型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但是模型的底界面无法成像。因此当存在煤层等低速层时,对底部地层的成像有一定的屏蔽作用。数值模拟结果在理论上也验证了煤层的屏蔽作用;在有煤层屏蔽作用的区域,需要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来消除煤层的不利影响,比如在数据采集时增大排列长度。

地震勘探 煤层屏蔽效应 成像分析 物理模拟

胡鹏 魏建新 狄帮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894-894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