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海域深部地壳结构初步研究

2012年6-7月在该区布设了一条深地震探测剖面,剖面全长330km,共投放OBS12台,成功回收10台。多道数据和OBS数据处理得到了初步的地壳结构模型。从初步得到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陆壳沉积层较薄约1km,向海方向到台西南盆地沉积层逐渐变厚,最大沉积层厚度达4km左右。陆壳厚20-24km,洋壳厚度12-16km,中间为过渡壳。莫霍面埋深由陆向海逐渐抬升,但在洋陆转换带莫霍面有2-3km的凸起,推断其形成机制和东沙古隆起相似:洋陆过渡壳俯冲后,在上覆板片及增生楔载荷的作下,以转换壳和陆壳结合部为轴发生弯曲所致。在洋陆转换带发现高速体的存在,初步推测南海最东北部陆缘为火山型。并且高速体的发现和此区域的高重、磁异常带现象相吻合。

地壳结构 沉积层厚度 磁异常现象 浅滩海域

万奎元 孙金龙 夏少红 曹敬贺 徐辉龙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602-1602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