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特提斯洋闭合早期的地质响应
中国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太平洋构造域和中亚构造域交汇的地区,其中,新特提斯构造域主要影响青藏高原至台湾的广大地区。对特提斯洋闭合的研究有利于厘定青藏高原、华南在125Ma以来的构造演化,对于揭示南海形成、演化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课题组近期的相关工作,重点关注新特提斯洋闭合早期对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东南缘的影响。在100Ma左右,新特提斯构造域发生了一次重要地质事件,自西向东,在伊朗至青藏高原西段发生了大规模的蛇绿岩侵位事件,在青藏高原东段的冈底斯形成了大规模的埃达克岩和埃达克质紫苏花岗岩,在青藏高原东缘至东南沿海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挤压运动,出现近同时的沉积间断。这种巨大的差异可能与新特提斯洋自西向东喇叭口式的闭合历史有关。新特提斯洋的闭合与印度洋的打开是耦合的,均起始于130-125Ma的科桂伦大火成岩省。其西面的伊朗至青藏高原西段和东面的青藏高原东缘至台湾两区段的闭合要晚于印度洋区段。在稍早于100Ma时,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洋脊发生了俯冲,形成了一系列的埃达克岩,同时由于板片窗的高温作用,形成了埃达克质紫苏花岗岩。与此同时,在西段有大量的蛇绿岩侵位。可能是俯冲初始阶段的产物,合作是洋脊后盘板片没有俯冲下去而是仰冲造成的;东段则出现了大规模的挤压,伴随着区域整体抬升而形成的不整合面。
闭合现象 地质响应 构造演化 新特提斯洋
孙卫东 丁兴 凌明星 李聪颖 李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73-1773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