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藏冈底斯大陆弧早白垩纪弧前伸展作用

在现今活动俯冲带系统中,弧前伸展作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弧前伸展作用是否局限于浅部构造层次,还是涉及整个岩石圈,是理解岛弧构造演化和地球化学效应的重要课题。在西藏冈底斯岩基的南缘,保留世界上典型的弧前盆地-日喀则弧前盆地(Einsele et al.,1994;Durr,1996;Wu et al.,2010)。在该弧前盆地的北缘,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辉绿岩脉,形成时代为107.4±1.6Ma(锆石U-Pb年龄)。这些岩脉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上较均一,具体表现为:富集LREE,但HREE平直;强烈亏损Rb,Ba,Nb和Ta,微弱亏损Ti,但Zr和Hf不具亏损现象;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高,εHf(t)=+11.7~+15.4。上述数据表明:这些基性岩明显不同于岛弧岩浆岩,是亏损地幔直接部分熔融的产物;这些基性岩浆作用代表的弧前伸展作用波及准个俯冲带上盘的岩石圈,不极限与浅部构造层次;和在日喀则弧前盆地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早白垩纪弧前伸展作用,可能是在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过程中,海沟后撤,在弧前形成强烈的地幔角流的结果。

岛弧 弧前伸展作用 构造演化 地球化学效应

曾令森 高利娥 王誉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808-1808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