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
淡色花岗岩遍布世界各地,但尤以喜马拉雅最为著名。这种花岗岩含有较多的过铝质矿物(石榴石、云母等),并缺乏角闪石等富钙矿物,加之在化学成分上主要表现为过铝特点,从而被当作地壳来源、特别是沉积岩来源的原地-近原地花岗岩的典型代表而被写进各类岩石学教科书或专著,并大多认为它的形成与挤压造山作用有关。作者的野外调查发现,这些花岗岩多以规模不等的岩席形式侵入到周边沉积-变质岩系之中,或者呈岩株状产出于变质守窿的核部。岩体本身大多岩性均匀,变形程度不等,但岩体边缘可见较多的围岩捕虏体,并在部分情况下见及围岩的接触变质作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发现,淡色花岗岩可能是从一种高温的花岗岩浆演化而来,其岩浆源区的性质或成因类型目前还难以确定。该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曾经历过大规模地壳物质的混染,并发生了高度分离结晶作用。因此,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首先是一种高分异型的花岗岩,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地深成侵入体,而并不是原地或半原地的部分熔融体。这种以大规模地壳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为特征的花岗岩系,在花岗岩的研究内容中还未被充分地讨论。根据这些淡色花岗岩的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还不能支持青藏高原存在广泛的中地壳流动。相反,俯冲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的折返和减压部分熔融可很好地解释淡色花岗岩所具有的系列特征。
淡色花岗岩 过铝质矿物 挤压造山作用 成岩机制
吴福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31-1831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