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稻土中Fe迁移和同位素分馏
本文采用苏州郊外稻田中2.6米深的土壤剖面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的变化和同位素的分馏与人类耕作活动有关。在淹水期,含氧物质被微生物消耗,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表层土壤的Eh值降低。50cm以上,Fe同位素组成可能受有机质控制,有机质优先络合轻铁同位素,因此相对50-110cm富集轻铁同位素。50-110cm,土壤的Eh值降低,Fe3+还原为Fe2+进入溶液中,轻铁同位素随Fe2+优先迁移,使得该层相对下层富集重铁同位素。110-160cm处Eh升高,富集轻Fe同位素的Fe2+随溶液迁移到此处淀积,所以此处铁含量最高,δ56Fe最低。160cm之下,土壤的Eh降低,二价铁和轻铁同位素的迁移可能受地下水位变动的影响。
水稻土 铁元素 迁移机制 轻铁同位素 分馏处理
戚玉菡 黄方 张甘霖 李德成 于慧敏 CraigC.Lundstro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巴纳-香槟分校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61-1961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