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关系--宽频地震观测的揭露

近几十年来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已揭示和提出了向北的印度岩石圈板块和向南的亚洲岩石圈板块在高原地块下的俯冲这一青藏高原形成和生长的岩石圈变形模型。但在高原东北部,这一模型缺少数据资料的约束,青藏高原块体岩石圈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在深部是如何接触和相互作用的仍旧是不清楚的。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了课题(SinoProbe02-03)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区布设了一条宽频带地震密集台站长剖面,此条剖面几乎穿越整个青藏高原东北缘并向北延伸到阿拉善地块(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南部边界,填补了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数据空白。通过远震P波和S波接收函数的成像并和前人观测结果进行细致的对比,得到了一条岩石圈结构剖面,此条剖面清楚地展示了穿越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的横向变化。观测到了一些重要的地球物理特征,如昆仑-西秦岭造山带下方向北倾斜的壳内转换震相(NC),大型断裂带下方出现的Moho错断和部分叠置以及祁连地体下方的壳内低速层(LVL)。对这些这些观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指示了沿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地壳斜向(剪切)逆冲作用。亦观测到了岩石圈底界(LAB)的形态,LAB连续地从阿拉善地块内部向南倾斜延伸到祁连地体下方。综合观测结果与其他接收函数及层析成像研究结果,推断华北克拉通板块的岩石圈可能俯冲在祁连地块的下方而且至少到达了祁连地块的南部边界(西秦岭北缘断裂)。华北板块岩石圈的俯冲及伴随的地壳逆冲作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的一种合理模型,这一模型控制了青藏高原向东北边缘的生长和扩张。

岩石圈变形 宽频地震观测 地球物理特征 逆冲作用

叶卓 高锐 李秋生 张洪双 沈旭章 刘旭宙 龚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986-1986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