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岩石圈物理结构及变形机制的讨论

在本研究中,对近年来所获得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地球物理学模型(地震波成像、横波分裂、重力异常、大地电磁成像、地表GPS速度场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并结合矿物物理学计算,系统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尺度的岩石圈三维物理结构,讨论壳内低强度、低速高导层的三维空间形态、与大型缝合带或断裂带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形成的物理原因(例如熔体和水含量);研究随深度及区域变化的岩石圈强各向异性特征,根据GPS数据获得的现今地表瞬时应变场与地震波各向异性所获得的不同深度介质应变场的关系,讨论地壳上地幔岩石圈耦合(或解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上地慢深部动力学过程(例如板块俯冲、上地慢软流圈物质上涌等)的关系。研究将为认识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变形机制提供更为综合的地球物理学视角。

岩石圈 变形机制 物理结构 青藏高原

姚华建 王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23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993-1993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