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昆仑巴隆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及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巴隆地区花岗岩进行了U-Pb年代学、元素及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得出结论:从南至北分别对额尾钾长花岗岩、哈图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及巴隆乡以东二长花岗岩进行了U-Pb锆石定年,得到额尾钾长花岗岩U-Pb年龄为403.5±2.7Ma,哈图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47.8±2.9Ma闪长岩年龄为250.5±0.74Ma,巴隆乡以东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27.1±1.4Ma。巴隆地区花岗岩随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和MME的岩性变化,SiO2,K20和REE总量依次逐渐减低,MgO,FeO,MnO,TiO2,A1203,CaO,P205依次升高,且各主量元素氧化物含量与Si02含量之问存在线性关系,花岗岩A/CNK均小于1.1,落在I型花岗岩区域。其稀土元素配分图和蛛网图显示岩石均富集大离了亲石元素(LILE:Rb,Th,K)和轻稀土(LREE),明显万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且钾长花岗岩强烈万损Sr,Eu<Eu*=0.03),Ba,二长花岗岩(Eu*=0.36~0.75)、闪长岩(Eu*=0.81~0.83)和MME(Eu*=0.66)具弱-中等的负Eu异常;巴隆花岗岩具有中等的(87Sr/86Sr);(0.708618~0.711472)和偏负的εNd(-4.75~-6.79)和εHf(t)(-3.20~-4.33),岩石的模式年龄(TDM=1.15~1.78Ga)与东昆仑元古代基底岩石的年龄一致,表明巴隆花岗岩岩浆可能起源于古老地壳的熔融,同时存在幔源物质的贡献。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与花岗岩类共生的基性侵入岩,二者年龄相近,地球化学上也有一定的关联,暗示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基性岩浆的底侵可为壳源物质的熔融提供有效的热源。同时,基性岩浆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的混合可能是造成花岗岩具有幔源特征的原因。

花岗岩 锆石铀铅定年 锶钕铪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叶蕾 牛耀龄 胡妍 张宇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兰州 730000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Durham University,Durham DH1 3LE,UK;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034-2036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