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下的深部结构特征
青藏高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近东西向分布的构造缝合带,自南向北依次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阿尼玛卿-昆仑-木孜缝合带以及昆仑构造复合带.正因为这些缝合带的存在,青藏高原被普遍认为是由多个地体在不同地质时代在经历了多期次碰撞拼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地质构造单元.作为中生代关闭消亡的中特提斯大洋的产物,因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这一构造带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备受关注,然而其深部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约束着找矿目标突破.作者采用布格重力异常解析揭示了BNS带物质分布特征,通过航磁异常解析揭示了革吉北-改则南-错勤北-申扎为一重要的构造边界带,阐述了班公怒江缝合带之北向俯冲极性。
缝合带 深部结构 动力学机制 成矿作用
贺日政 刘鸿飞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拉萨 850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116-2117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