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秦岭造山作用演化与区域成矿

秦岭造山带经历了古生代的俯冲增生与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叠合而成.通过南秦岭增生杂岩中古洋盆残体成因和时代系统研究,秦岭存在新元古-早中生代统一的原始洋盆;南、北秦岭古生代发育了双向俯冲-双弧盆体系的增生-碰撞造山作用.文章介绍了秦岭古生代双向俯冲造山形成的南、北两套弧-盆体系与VMS型PbZn、C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关系,并分别论述了秦岭弧前增生杂岩带与两条造山型金矿带、秦岭增生岩浆弧与斑岩型CuMo、CuAu矿带、北大巴山晚古生代-中生代俯冲增生造山与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等的作用关系。

造山带 构造演化 区域成矿 秦岭地区

王宗起 闫臻 闫全人 王涛 刘树文 李秋根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北京 100871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241-2242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