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地区古元古代双岔似斑状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克拉通,其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前寒武纪研究的热点,而位于东部陆块的胶-辽-吉带的构造属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拟对带内通化地区双岔岩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以期揭示其源区、成因及其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文章介绍了年代学及主量元素特征,阐述了双岔岩体花岗中的微量元素,通过Sr-Nd同位素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活动带双岔似斑状石榴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高的Ca0/Na20比值和低的Rb/Ba,Rb/Sr比值说明其原岩为辽河群成熟度较低的变质砂屑岩或正片麻岩;其低的A1203/Ti02比值和低Sr高Yb特征以及弱的Eu负异常说明岩浆形成于高温低压环境,是胶-辽-吉带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仲展转换的产物,标志着胶-辽-吉带造山作用的结束;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双岔岩体形成于1890±21Ma,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可以得出,胶-辽-吉活动带于~2.2Ga开始发生大规模俯冲,形成一系列弧花岗岩,1.9Ga以前俯冲结束,~1.9Ga碰撞造山作用达到峰期条件,1.89Ga时造山作用结束,构造体制由挤压变为伸展。
双岔似斑状花岗岩 成岩机理 地质构造 通化地区 古元古代
杨明春 陈斌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71-2271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