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三维模型:对龙门山冲断带地震灾害评估的启示

本研究通过工业地震反射剖面分析重新定位的余震资料和震源机制解建立了同震断层的地下三维几何学模型。这些剖面以及三维模型揭示了汶川地震主震发生在山前隐伏断层上,而该断层贯穿了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本次地震只破裂了其中一小部分。芦山地震主震发生在同震断层沿走向构造缩短量和断层滑移量最大的位置。山前隐伏断层的侧断坡控制了芦山地震余震向北传播,这就带来了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之间75km的地震空区。虽然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都发生在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但是不同断层触发了这两次地震。根据两次地震的构造特征、余震分析,认为汶川地震触发了芦山地震,但是人们倾向性地认为芦山地震是一次独立的地震,而非汶川地震余震。触发芦山地震的山前隐伏断层通过晚三叠系滑脱层和盆地内部构造相连接,库伦应力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与该滑脱层相连的部分构造被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所加载。因此,位于地震空区的相关构造,对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以及人口密集的四川盆地仍具有地震灾害潜在危险性,应当引起重视。

地震学 发震断层 三维模型 灾害评估

李一泉 贾东 John H.Shaw 何建坤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46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MA02138,USA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347-2349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