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秦岭豫陕边界商丹-朱夏带叠加构造及年代学解析

商丹带和朱夏带分别是北秦岭构造带南部和内部的主要单元边界深大剪切带,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两构造带之间是与日本增生岛弧相似的杂岩带,形成时间跨度可能为奥陶纪-石炭纪.被改造的丹凤群是已识别出从离散边缘到汇聚边缘不同时代的大洋地壳不同岩石组合类型,总体上呈离散分布状态.二郎坪群发育有大洋岩石圈建造,分布上以西峡县二郎坪-乔端地区最为完整,南侧发育朱阳关-夏馆韧性剪切带.部分学者认为两条剪切带共轭产出,认为二者控制了秦岭群的剥露.但最新调查显示,商丹剪切带还为其后一期变形微弱的岩体群侵位,这与朱夏剪切带不同。因此虽不能排除共轭地可能,但两剪切带间一定存在构造叠加作用。为此,主要通过对典型构造部位的构造年代学、岩组学等解析,限定两条剪切带内构造-岩浆关系及活动的序列;结合年代学测试资料,分析两条剪切带构造叠加意义;最后结合U矿床地质实例探讨剪切活动意义。初步认为,沿朱夏剪切带的走滑活动引发两侧地质体古构造薄弱部位活化,时代为石炭纪-早白垩世;在豫陕边界地区左行韧性剪切活动具有全区普遍性,商丹-朱夏带均有发生,活动造成古生代灰池子岩体同期岩浆岩体局部劈理化或糜棱岩化;商丹-朱夏带的两阶段构造叠加与特提斯大地构造背景有关,有关解析有利于在秦岭群及二郎坪群分布区域成矿规律的分析。

叠加构造 年代学测试 商丹剪切带 朱夏剪切带

张宏远 王东升 刘俊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400-2400

2014-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