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农村居民点集聚与农地流转协同关系研究

目的:对农村居民点集聚与农地流转协同关系、演化规律和内在机理进行探讨,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定量化依据.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非线性微分动态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弛豫系数法.结果:(1)农村居民点集聚与农地流转协同关系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作用.农村居民点集聚类型与农民人均收入、农地流转比例等密切相关,其中集聚类型和农民人均收入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最大;(2)在农村居民点集聚与农地流转协同关系系统中,集聚类型和农民人均收入是对系统发展起到支配作用的序参量,对引导系统向更高层次的有序状态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0元,农地流转比例达到95%时,农村居民点集聚类型宜为城镇;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0元,农地流转比例达到85%时,农村居民点集聚类型宜为集镇;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农地流转比例达到60%时,农村居民点集聚类型宜为中心村.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集聚与农地流转协同关系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经验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土地流转 农村居民点集聚 协同关系 居民收入

徐保根 韩璐

浙江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杭州,310018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

呼和浩特

中文

280-286

201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