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帝内经》中两端相关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举隅

《黄帝内经》中的至两端思想,一端可以表现为体,另一端则表现为用;一端表现为功能,则另一端表现为生理;一端代表着属阳的属性,另一端表现为属阴的属性。这样去看待问题,有一定的优越性,抓住其两个高峰,两个端点状态,使事物的特性更好的表现出来。两个相反的特性,表面看起来,水火不相容,但实则有很强的内在联系。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发掘和完善。 五脏本身就存在着双重性特点,肝至刚至柔、心至明至幽、脾至运至静、肺至宣至肃、肾至强至巧。 除了五脏之外,在《内经》还有很多关于事物两端性的描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是讲阳气的两端性。《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所以血具有妄行和凝泣的双重特点。《素问·五常致大论》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这是讲阴精和阳精的不同之处,一个上承,使膝理致密,使人长寿;另一个则下降,使膝理开发,使人夭折。《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言“诸转反庆,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可见液在寒、热不同的病因情况下可以有浑浊和澄澈两种不同的状态。

《黄帝内经》 两端相关思想 五脏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

王之光 周发祥 安胜利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国内会议

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

郑州

中文

52-56

201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