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三说商榷
《黄帝内经》书名何以冠名“黄帝”,古今文献皆谓之为“伪托”,本文提出商榷,认为此说是对呕心沥血编著如此伟大巨著,而又隐姓埋名的古代圣贤是一种亵渎与侮辱,而应该是仰彰、感佩之举.新中国以来的各种《内经》教材,皆谓《黄帝内经》在内容形成与编撰成书的过程中,受着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影响”、甚至“支配”.本文认为此说值得商榷.因为,果真如此,则属被动的过程,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应并见于《内经》之中.事实上,在 《内经》里只见其精华,不见其糟粕.显然是一个主动吸收的过程.另外,《内经》明确指出心,一脏主三窍,即“在窍为舌”、“开窍于耳”、“目者,其窍也”.究其经意,三窍之功能,皆与精神活动有关,而心主神明是也.
《黄帝内经》 渗透学说 哲学思想 心脏三窍理论
张新渝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76-181
201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