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传本及著录研究

目的:利用正史及相关史料,实现对汉唐时期《黄帝内经》古籍的各种传本、校刊本、注释本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识别、归纳,完成《内经》古籍数据库中汉唐时期传本建设. 方法:依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籍中所收载的医经目录为基础,收集历代学者对《内经》版本考证研究成果,辑录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并对不同传本按照”书名”、”作者”、”时间”、”版本”、”卷数”、”出典”、”自序”、”沿革”、”摘要”、”全文”、”备要”、”后记”进行著录研究,将汉唐时期《内经》不同版本转换为PDF格式,录入于数据库,建立汉唐时期《内经》传本系统. 结果:历史上汉唐时期流传过《内经》古籍不同传本31种,现存《内经》古籍不同传本仅11种,分别录入《内经》古籍数据库中的通行本、注释本和校勘本分类中. 结论:从西汉到唐中叶是《内经》各种古籍传本流传最早、最丰富的鼎盛时期,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内经》古籍多数散亡,少部分流失于海外.利用现代先进数据库技术,通过系统收集、归纳和整理,建立《内经》古籍数据库,是保存汉唐时期《内经》珍稀善本原貌的重要举措,使《内经》知识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黄帝内经》 汉唐时期 古籍传本 文献著录 数据库建设

赵博 仝芳洁 高程熙 刘森林 罗寰 李荷莲 郭宪立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贵州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

郑州

中文

195-200

201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