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火郁发之”理论探究及应用分析
本文对“火郁发之”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指出“火郁”为“心郁”;“火郁发之”理论启示“火郁”所致之证病位在“心”;病机在“郁”,“心郁”乃为心“主通明”、“主降”之特性受到抑制,进而使心之功用失常产生疾病;治疗思想为“顺势而治”;治疗法则为“发之”,如疏通气血、活血祛瘀、通阳、调神、散热泻火等均属“发”法范畴.同时,本文结合口疮病案,根据“火郁发之”理论对其临床治疗用药加以分析,进一步阐释“火郁发之”理论之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 火郁发之理论 临床应用 医学价值
任海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303-306
201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