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经》内风理论及其对后世影响

本文分析了《内经》对风气内动病机理论的相关论述及理论涵义,并阐释了对后世内风理论的影响.认为“内风”证候的产生多责之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肝气血阴阳失调、肝木失其条达冲和之性,动而为风.临床上可分为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热极生风、肝阳化风四类,病变部位主要涉及肝脏,亦与肾脏有密切联系.风气内动常出现头痛、头晕、目眩、颈项强直、肢体麻木、肢体抽搐等症状.治法则因产生“内风”的原因不同而有差别,但不外柔肝育阴、滋阴养血熄风、平肝降逆、清热等,方药则与治法相应.

《黄帝内经》 内风理论 病理机制 中药治疗

吴建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国内会议

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

郑州

中文

314-319

201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