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唑类药物在不同pH值下对假丝酵母菌双相性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3种唑类药物在不同pH值、双相性状态下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白假丝酵母菌或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 方法:参照M27-A3方案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测量并比较特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对两种假丝酵母菌在pH4.0和pH7.0环境下,孢子相和菌丝相液基中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1)在两种假丝酵母菌孢子相、菌丝相状态下,特康唑在pH4.0环境中MIC 值均高于在pH7.0的M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pH7.0环境中,特康唑和咪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低于光滑假丝酵母菌MI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孢子相液基中,特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MIC 值低于氟康唑和咪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相性、pH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有影响,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药物敏感性不同,特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高于氟康唑和咪康唑.

唑类药物 假丝酵母菌 氢离子浓度指数 敏感性分析

王恩华 刘朝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34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中华女性生殖道感染峰会

南京

中文

169-174

2014-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