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及腺瘤诊治分析
目的:现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 ectopic intrathyroidparathyroid gland,ETPG)及1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ectopic intrathyroidparathyroid adenoma,ETPA)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其诊治特点. 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8月一2013年6月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及1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因“甲状腺多发结节”入院;年龄分别为50岁(患者甲)、55岁(患者乙)、46岁(患者丙),均女性;病程分别为1月、3月和3周;均无心J慌、多汗、纳亢、消瘦不适,无全身骨痛,否认泌尿系结石及消化道溃疡病史。患者甲查体可触及甲状腺左侧叶一大小约2.Ocmxl.Ocm质中结节;患者丙可触及右甲状腺下极可及一大小约1.Ocmx0.5cm质中结节;结节均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压痛。患者乙未触及结节。3例均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1.2诊疗经过3例患者甲状腺功能、肿瘤指标及降钙素均正常,患者丙甲状腺抗体ATG-Ab80.9 kU/L个及TPO-Ab 229.2 kU/L个、血钙2.92 mmol/L个、血磷0.75mmol/L小、碱性磷酸酶141U/L个、甲状旁腺素(PTH) 146.1 ng/L个,另2例上述指标均正常。颈部B超:3例患者均为多发结节,其中误诊为甲状腺来源的结节如下:患者甲右侧叶背侧上下极各见一高回声结节(结节1和2,图1);患者乙左侧叶背侧下极可见一高回声结节(结节3,图2);患者丙右侧叶实质内可见一低回声结节,位于下极近背侧(结节4,图3)。颈部C丁:患者丙右下极背侧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2cmx1.2cmx0.6cm,边界较清,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结节4,与B超所示位置及大小相符);患者甲、乙未发现异常。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B超所示的结节1、3色暗黄,质软,界清,有包膜,疑为甲状旁腺,遂取一小部分(直径约1mm)送冰冻,提示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遂予保留,考虑结节2术前超声与结节1表现相同,故术中未予探查以免损伤其结构与功能;术中发现结节4最大径约1.Ocm,色棕黄,质中,界清,有包膜,考虑肿瘤并予切除,冰冻提示甲状腺内甲状旁腺腺瘤。 结果:结节1、3术后病理均证实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结节4为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丙术后第2-3d出现一过性面部及手足麻木,血钙2.00mmol/L小,予补钙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第4d复查血钙、血磷及PTH恢复正常后出院。患者甲、乙术后均无异常。随访至今无殊。 结论:笔者报道的3例均通过超声发现,结合文献总结ETPG典型的超声表现:通常位于甲状腺内靠近后包膜处,大小同正常甲状旁腺,呈扁椭圆形高回声区,界清,回声均匀,CDFI未见明显血流。据报道,颈部增强CT扫描诊断甲状旁腺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和93%。本组术前未提示ETPG考虑与经验不足有关。ETPA超声特点为:单发为主,多位于甲状腺内靠近后包膜处,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界清,回声均匀,长轴多与人体纵轴一致,CDFI显示血流较丰富。其CT特征为:甲状腺内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界清,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ETPG常无特征性表现,笔者建议发现ETPG后均应定期随访甲状旁腺功能。对于ETPA笔者主张单侧探查应是最佳选择。如甲状腺实质内结节影像学出现上述表现时,应当警惕ETPG或者ETPA可能。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临床诊断 手术治疗
张煜 张卧 丁金旺 徐骁诚 韩志江 罗定存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348-352
2014-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