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转归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影响梅毒治疗后血清转归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226例HIV阴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驱梅治疗1年后血清痊愈或血清固定发生情况,对影响血清固定的患者年龄、病期、性别、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治疗用药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结果:154例(68.1%)患者血清痊愈,72例(31.9%)患者发生血清固定,随着病期延长,血清固定发生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驱梅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的因素包括:女性患者(OR=2.517,95%CI:1.159-5.464)、初始RPR滴度≤1:16(OR=4.370,95%CI:1.311-14.562)和非苄星青霉素治疗(OR=4.959,95%CI:1.650-14.901),而与血清学痊愈相关的临床特征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者和年轻患者(≤25岁)(P均<0.05). 结论:梅毒治疗后血清学痊愈或固定与患者病期、性别、年龄、RPR基线滴度、治疗药物有关.
梅毒 血清转归 临床治疗 病理机制
赵玉磊 乐文静 朱晓凤 张津萍 尤永燕 龚向东 苏晓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 南京 210042
国内会议
浙江邵宁
中文
317-322
2014-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